君峰影像摄影网-徕卡俱乐部!

搜索
快捷导航

君峰·佳作欣赏更多>

查看: 6547|回复: 15

阮义忠:中国摄影史的篇章

[复制链接]

947

主题

1万

帖子

3万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6Rank: 6

积分
30014
发表于 2015-3-2 12:54:4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作者:阮义忠
中国毫无疑问已是全球经济大国,生产、消费都在世上名列前茅,摄影活动也是最热烈的。大大小小的摄影节、摄影奖项多到难以统计,世界各地摄影比赛的优胜者也常见中国人的名字。情势之风火,是我 1993 年编《摄影家》杂志第 10 期〈中国专辑〉时,怎么也想象不到的。
1.png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947

主题

1万

帖子

3万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6Rank: 6

积分
30014
 楼主| 发表于 2015-3-2 12:55:04 | 显示全部楼层
“地球上人口最多的中国,喜欢摄影的人口也极可能居世界之冠。然而,自有摄影史以来,被国际人士知道的中国摄影家可说是少之又少……普遍来说,当时大陆上比较好的摄影表现都以报导为主,偶有极少数人从事美术或观念性的摄影,也都是在刚起步阶段。”看到本期我写的编辑前言,真是恍如隔世。
整个国家那年头推行的运动就是赚钱;沿海地区的大城市全面性地展开经济活动,发展速度快得好像把台湾二十年的变迁过程压缩到几年之间完成。许多作家、画家、音乐家都改行做生意,摄影家当然也不例外;就连美术馆、文化中心都能把空间出租给人当商场、舞厅或歌厅,让人不能不为文化发展的前途捏把冷汗。在这种情形之下,坚守艺术岗位的人也就格外值得尊敬。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947

主题

1万

帖子

3万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6Rank: 6

积分
30014
 楼主| 发表于 2015-3-2 12:57:16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期所呈现的摄影家,几乎全是好友李媚的推荐。当时,她主编《现代摄影》杂志已近十年,在沙龙摄影风靡一时的年代极力推广纪实摄影,对中国摄影界有相当深远的影响。我到深圳作专访,四十出头的她风华正盛,对摄影的激情特别让我有“同道人”之感。
“我可能目睹和经历了整个大陆摄影的一个发展阶段。《现代摄影》刚开始的时候,正好是中国重新对外开放,有很多西方文艺思潮开始进入中国,西方和中国的交流也正在展开。摄影和文学、美术一样,自然也会吸收很多西方的东西。那几乎可以说是一种思想解放运动。就那个阶段来说,与其说是大陆摄影本身的发展,还不如说它带有很强烈的政治色彩。很多艺术运动的背景,其实不是艺术本身,而是当时社会政治的一种批判或者一种冲击,然后就这样慢慢发展起来了。不过摄影毕竟是摄影,艺术毕竟是艺术,最终艺术家总要回归到艺术自身。所以应该说,现阶段的大陆摄影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。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947

主题

1万

帖子

3万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6Rank: 6

积分
30014
 楼主| 发表于 2015-3-2 13:00:55 | 显示全部楼层
最近这几年,中国有很多年轻摄影家不再去追逐非常浅薄的功利,象是获奖啦,发表啦。他们开始把照相机确实作为自己对社会某个面的延伸、一种触角,不再把它当作艺术来看,而是作为一个工作来做。”
那时两岸还没直航,来往都必须在香港或澳门转机,一两个小时的航程得折腾近整天,有时转机不顺还得在机场过夜。到深圳还算便利,抵达香港后坐火车就成了,但罗湖关卡吵杂拥挤、令人生畏,进出关手续让人疲惫不堪,感觉像逃难。第一次去时,还傻傻地帮一老汉带免税的三大件、五小件货单通关,不但被当走私客般严格盘问,还因此多耗了好几个钟头。
做〈中国专辑〉的那趟老伴跟我同行,从深圳到上海、北京、香港转了一大圈。记得那次去深圳刚好碰到淹大水,上车到处堵塞,下车全是泥泞,环境跟台湾乡下差不多。近年重返,举目均是繁荣奢华,让人怀疑自己是否来到了另一个世界。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947

主题

1万

帖子

3万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6Rank: 6

积分
30014
 楼主| 发表于 2015-3-2 13:03:20 | 显示全部楼层
在桂圆路 13 号的《现代摄影》办公室,李媚给我介绍了瘦瘦的、话不多的韩磊。在那儿担任美编工作的他给我看了《铁道上》的作品,虽然照片质量粗糙、层次欠缺,仍能让我感觉到负片上的许多银粒子尚未释放力道。由于照片不适合印刷,我便请韩磊让我将底片带回台湾放大。

2.png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947

主题

1万

帖子

3万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6Rank: 6

积分
30014
 楼主| 发表于 2015-3-2 13:07:23 | 显示全部楼层
在当年的中国摄影界,这是普遍现象。国产相机、底片都不够好,冲洗、放大也无可遵循的标准数据,呈现作品时自然比较吃亏。直到现在,我都认为《铁道上》是韩磊最好的作品,后来他也因其而获得美国的〈琼斯母亲〉报导摄影奖(Mother Jones Awards of Documentary Photography)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947

主题

1万

帖子

3万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6Rank: 6

积分
30014
 楼主| 发表于 2015-3-2 13:07:46 | 显示全部楼层
“这些年来,我带着极其单纯的目的和高度的热情,为我喜欢的艺术家、作家拍照片。我想为他们出一本摄影画册,我想让历史记住他们。”肖全在我们杂志发表的〈年轻艺术家们的肖像〉,是后来他的《我们这一代》摄影集中的一部份。此书于 2014 年扩充内容、重新出版,厚厚一大本摆在书店极为醒目,看了真替他高兴。这就是纪实摄影的魅力,时间愈久愈珍贵。


3.jpg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947

主题

1万

帖子

3万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6Rank: 6

积分
30014
 楼主| 发表于 2015-3-2 13:08:49 | 显示全部楼层
在北京见到的程受琦倒是暗房工夫了得。拍纪录片的他,照片质量不但在大陆摄影家中是佼佼者,就是以国际水平来看也值得称许,于 1982、1988 在塞北拍的照片尤其让人过目难忘。他把此题材全部染成棕色,技巧特别,在药效退到很弱的程度才开始染色。由于化学反应缓慢,一张照片得花将近一天的工夫才能处理完毕。照片的亮部彻底转换成棕色,暗部则会呈现浓度不同、层次丰富的黑与棕,影像中无边的壮丽与孤寂因此得到强化,显得更有魅力。
4.jpg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947

主题

1万

帖子

3万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6Rank: 6

积分
30014
 楼主| 发表于 2015-3-2 13:09:02 | 显示全部楼层
刚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冯雷,基本上在《弱智儿童学校》之前没拍过别的主题,一开始只是想找个题材实际锻鍊,却在持续两年的观察与记录中深刻体会到这些孩子的纯真:“我觉得从拿起相机以后,确实跟以前不一样,会主动地去看待一些人、一些事物。这一点对我的影响特别大。”   
5.jpg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947

主题

1万

帖子

3万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6Rank: 6

积分
30014
 楼主| 发表于 2015-3-2 13:09:14 | 显示全部楼层
北京、上海的采访都是约在旅馆房间里,旅行社帮我订的是北京国际饭店与上海和平饭店。这两间五星级酒店当时还都不贵,国际饭店在下午茶时间还有几十个人的管弦乐队现场演奏,让人受宠若惊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Tutorials本版教程更多>

  • 新帖
  • 热帖
  • 精华

Trading本版交易更多>
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