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
楼主 |
发表于 2014-8-3 10:52:43
|
显示全部楼层
根据镜头的焦距的不同,我发现徕卡镜头(M系列),最有“徕卡味道”,也让你大把银子没有白花的“最佳摄影空间”是被摄主体位于从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到10米左右的这个范围内。或许这个范围正好是所谓的“人文区”?反正在小小的35毫米底片上,个人感觉徕卡镜头拍摄较远的物体,或者干脆说是拍摄大多数风景都很一般,按照135F2DC的话说就是不“提神”(特别是在看幻灯的时候)。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我看来是徕卡没有NIKON那种鲜明的轮廓刻画和CZ(或者大多数日头)亮丽活泼的色彩。当然你可以用胶片来弥补徕卡这些“缺陷”,但这些“缺陷”被掩盖的同时,徕卡风格也被“掩盖”了。
以前那个谁谁谁说过,尼康拍的片子如同“烈日下干裂的土地”(反正就是这个意思),徕卡(还是徳头?)拍的片子如同“雨后湿润的小路,仿佛泼了一层油”(大致也是这个意思)。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完美的镜头是不存在的,镜头风格是有倾向性的,拍雨后的小路尼康或许不如徕卡出色,但拍干裂的土地,尼康一定比徕卡拍得更合适。
看徕卡拍的底片,最容易说的话就是“真细腻啊”,这和看尼康拍的胶片蹦出来的“真TMD锐”没有什么不同。“锐利”比较好理解,但“细腻”只有看了片子后才能感受到。日本人常常用“线细”来形容徕卡的影像,打个比方说如果N(NIKON)的锐利的是0。18微米的锐,那么徕卡就是0。09微米的锐。和N比徕卡更加锐利在细节上,所以徕卡能够有非常饱满的影像效果,清晰而又不扎眼。 |
|